摘要:
即将颁布的wifi7最新消息有哪些?一个重要消息就是,在wifi7技术中,多AP协同技术被砍掉了。目前看,除了wifi7速率提升相关技术之外,wifi7的主要技术特征体现在MLO、Preamble Puncturing、MRU这三种技术上,这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对象。
名词说明:
wifi7,网络通俗写法;标准写法是:Wi-Fi 7。
wifi6,网络通俗写法;标准写法是:Wi-Fi 6。
1. wifi7的主要技术特征
Wi-Fi 7的主要技术特征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MLO、Preamble Puncturing、MRU三种技术。
早期的Wi-Fi 7技术标准草案里有“多AP协同技术”,在最新标准的修订中这个功能被砍掉了,预计留待Wi-Fi 8去实现,本文不做介绍。
1.1 wifi7技术之:多链路传输技术(MLO)
多链路传输技术(MLO), Multi-Link Operation,在一个AP里,有多个射频芯片,2.4GHz芯片,5GHz芯片,6GHz芯片。AP的多个芯片可以同时和一个STA建立链路通信。MLO是MAC层技术,可以跨频段地捆绑多个链路成一个虚拟链路。

MLO有两种工作模式。
其一,多发单收模式,多链路传输同一信息。系统自动选择更优的链路传输。比如当2.4GHz频段干扰大时,自动切换到信号更干净的5GHz频段传输信息。总是选择更优信道传输,效果是大大降低时延。在多终端的高密环境下,这种方式还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质量。
MLO的多发单收模式
据锐捷网络实际测试,其Wi-Fi 7设备采用MLO技术,同时建立5G和6G两条链路,平均时延从Wi-Fi 6的84ms大幅下降到6ms。时延在10ms以内,已经接近有线网络的时延水平。

其二,多发多收模式,一个信息分拆多条链路分别传输。把一个信息分拆成多份,采用MLO技术,通过多条链路同时传输,STA接收到之后再整合。这种方式就大大提升传输速率。
MLO的多发多收模式
大家可能有个困惑:这里的MLO技术跟前面讲的MU-MIMO空间流技术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
MLO技术和MU-MIMO空间流技术,都可以在一个AP和STA之间建立多条链路通信,同时收发信息。
不同点:
MU-MIMO空间流技术是限于AP中同一个射频芯片的,比如说8条流,指的是一个AP中一个射频芯片,可以同时对外建立8条通信链路,当然这8条通信链路可以和一个STA建立,也可以跟多个STA建立。
MLO技术是指一个AP中多个射频芯片同时跟同一个STA建立通信链路。
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在一个AP和一个STA之间,有三种交通媒介,铁路,公路,航空。通过三种交通媒介同时通信,用到的是MLO技术。单就其中一个媒介而言,比如公路,同时有8层公路可以通信,那就是MU-MIMO空间流技术。
1.2 wifi7技术之:多资源单元(MRU)
多资源单元,MRU(Multiple resource uint),是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的技术。
图十二中左图,Wi-Fi 5的OFDM工作模式,横轴是时域,纵轴是频域。在一个最小时间单位里,一个信道只向一个用户发送信息。即一个用户占用一个单位时间整个信道,不管这个用户的信息是否能占满整个信道,存在资源浪费。
右图,Wi-Fi 6的OFDMA工作模式,引入资源单元,RU(Resource Unit)的概念。把这20MHz的信道在同一个时域单位上划分成多个RU。每个RU包含一定数目的子载波,每个RU向一个用户发送信息。这样在一个最小时间单位里,可以同时向多个用户同时发送信息,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一个RU中包含多少个子载波,不是随意组合的,Wi-Fi标准规定了RU的固定组合形式,主要有:26-tone RU(即26个子载波组成一个RU),52-tone RU,106-tone RU,242-tone RU,484-tone RU、996-tone RU、1992-tone RU。
在Wi-Fi 6中,一个用户只能对应一个RU。Wi-Fi 7提出了MRU概念,一个用户可以分配多个RU。
那这个MRU有什么用呢?
例如,20MHz的信道,要给3个用户使用。Wi-Fi 6中,最大资源利用率的分配如下:1个用户分配106-tone RU,2个用户分别分配,52-tone RU,一共用了210个子载波(tones),还浪费了24个子载波(一个20MHz信道一共234个数有效子载波,参见《wifi7与wifi6区别一文读懂(上)》的“wifi7相关基本概念”)。
现在,Wi-Fi 7应用MRU,就可以1个用户分配106-tone RU+26-tone RU(把2个RU分配给一个用户),另2个用户还是分别分配52-tone RU。这样就把20MHz信道的资源用足,提升了信道资源利用率,提高速率,降低时延。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任意两个RU都可以组成一个MRU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Wi-Fi 7标准把RU分为小部RU和大部RU两类,规定只有同在一类中的RU才可以组合成一个MRU,即必须同为小部RU,或同为大部RU,才可以组成一个MRU。
小部RU:26-tone RU,52-tone RU,106-tone RU,
大部RU:242-tone RU,484-tone RU、996-tone RU、1992-tone RU
1.3 wifi7技术之:前导码打孔(Preamble Puncturing)
前导码打孔,Preamble Puncturing(以下简称Puncturing),这个技术在Wi-Fi 6标准里是可选技术,由于其技术成本高,一般产品的实际功能里没有这个功能。到Wi-Fi 7标准中,这个成为强制标准,即产品必须要具备的功能。
前面谈到,为提升速率采用信道捆绑技术,比如:把8个20MHz的信道捆绑成一个160MHz的信道。
在信道捆绑中,有主信道(Primary channel)和辅信道(Secondary channel)之分。在捆绑成40MHz的信道中,有Primary20信道,Secondary20信道;然后这两个信道又共同组成一个捆绑80MHz信道的Primary40,另外的是Secondary40;以上共同组成Primary80,其余的组成Secondary80。

信道捆绑,以前的协议有两条原则:原则一,只能捆绑连续的信道。原则二,在捆绑信道模式下,必须在主信道干净、无干扰的情况下,辅信道才能传输信息。
那假设,当Secondary20出现干扰的时候,Primary40整体就是不干净的信道,那么Secondary40就无法传输信息了;再进一步Primary80也不干净,那Secondary80也无法传输信息。最后,一个捆绑成160MHz的信道,因为其中一个Secondary20的20MHz信道干扰,一下子下降为只剩20MHz(Primary20)传输信息了,7/8信道资源都浪费了。
Wi-Fi 7的Puncturing技术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还是上面这个例子。Secondary20信道受到干扰。采用Puncturing技术,直接把这个Secondary20信道打孔、屏蔽。然后剩余的140MHz信道继续捆绑在一起传输信息。此时,还是工作在160MHz捆绑信道模式下,但实际传输的时候,把Secondary20信道置于Null(空)状态。这种例子中采用Puncturing技术,信道利用率是之前的7倍(140:20)。

Puncturing技术的核心是提升了非连续信道的利用率,其效果是提升了实际速率,降低了时延。
Puncturing技术的应用效果
2. wifi7技术的应用场景
Wi-Fi联盟官方在Wi-Fi 7标准时,对于其应用场景就有了明确预期:
读到这里的朋友一定对Wi-Fi 7技术很有兴趣。也欢迎大家就Wi-Fi 7的技术问题、应用场景、市场等问题留言、讨论、交流。
下篇小结:
《wifi7与wifi6区别一文读懂》(下),结合wifi7最新消息,在wifi7技术中,重点论述了体现wifi7的主要技术特征的MLO、Preamble Puncturing、MRU三种技术。
相关阅读:
更多技术博文
-
解密DeepSeek-V3推理网络:MoE架构如何重构低时延、高吞吐需求?DeepSeek-V3发布推动分布式推理网络架构升级,MoE模型引入大规模专家并行通信,推理流量特征显著变化,Decode阶段对网络时度敏感。网络需保障低时延与高吞吐,通过端网协同负载均衡与拥塞控制技术优化性能。高效运维实现故障快速定位与业务高可用,单轨双平面与Shuffle多平面组网方案在低成本下满足高性能推理需求,为大规模MoE模型部署提供核心网络支撑。
-
#交换机
-
-
高密场景无线网络新解法:锐捷Wi-Fi 7 AP 与 龙伯透镜天线正式成团锐捷网络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推出旗舰Wi-Fi 7无线AP RG-AP9520-RDX及龙伯透镜天线组合,针对高密场景实现零卡顿、低时延和高并发网络体验。该方案通过多档赋形天线和智能无线技术,有效解决干扰与覆盖问题,适用于场馆、办公等高密度环境,提供稳定可靠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
#无线网
-
#Wi-Fi 7
-
#无线
-
#放装式AP
-
-
打造“一云多用”的算力服务平台:锐捷高职教一朵云2.0解决方案发布锐捷高职教一朵云2.0解决方案帮助学校构建统一云桌面算力平台,支持教学、实训、科研和AI等全场景应用,实现一云多用。通过资源池化和智能调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覆盖公共机房、专业实训、教师办公及AI教学等多场景需求,助力教育信息化从分散走向融合,推动规模化与个性化培养结合。
-
#云桌面
-
#高职教
-
-
医院无线升级必看:“全院零漫游”六大谜题全解析锐捷网络的全院零漫游方案是新一代医疗无线解决方案,专为智慧医院设计,通过零漫游主机和天线入室技术实现全院覆盖和移动零漫游体验。方案支持业务扩展全适配,优化运维管理,确保内外网物理隔离安全,并便捷部署物联网应用,帮助医院提升网络性能,支持旧设备利旧升级,降低成本。
-
#医疗
-
#医院网络
-
#无线
-